主持人:王震老师,你好!欢迎做客理工系“每周之星”,首先祝贺你今年同时取得了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请问你是哪一年来到理工系的,现在感觉怎么样?
王震: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2019年6月博士毕业后同年8月入职理工系,至今已有三年时间。在这里我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理工系是一个蓬勃有生机的年轻学院,在这里,我既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让我感受到大家不断奋进的拼劲儿。
主持人:你现在主要从事哪些方面的研究工作?
王震:我现在的工作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博士研究基础开展关于酿酒酵母基因组编辑工具开发和胁迫抗性育种的工作;另一方面,与企业紧密联系,开发“替抗”发酵饲料和饲用微生态菌剂。
主持人:你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之前承担了哪些科研项目?
王震: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之前主要是承担了2019年的“河北农业大学引进人才科研专项项目”;2020年的“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21年的“河北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项目”以及今年的“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主持人:那要恭喜你今年同时获批了两个科研项目,而且是入职后每年都有获批项目,节奏把握的非常好,项目级别也是不断提高。你是从哪一年开始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积累了哪些申报经验?对其他老师申报国基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震:我是从2020年开始第一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之前申报的都没成功。各位老师都很优秀,不敢对大家提出建议,积累了一些心得希望和大家分享:
第一,基金的选题很重要,选题要有新意。今年评审意见中有四位评审老师认可了我选题的创新性,往年的意见中最多提到也是选题不够新颖。选题上不能局限于博士课题的延续,可以以国家最新的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为导向,结合自己所学进行布局选题,真正的做到“聚焦前沿”。
第二,选题和研究内容不要过于宽泛。这也是去年评审专家给我提出的建议。青年基金项目只有三年时间,很短,聚焦并解决一个科学问题即可。
第三,要充分利用往年的评审意见,必要时可以在项目书最后附上针对去年评审意见的回复和所做的改进,就像大家回复论文审稿意见一样。
第四,如果有在学科领域内较强的合作单位可以在项目书列出,项目书中还可以列出参与合作的相关人员,在这方面各位老师还是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据实罗列。
第五,研究基础要扎实,立题依据要充分,没有研究基础的课题很难获得支持,可以在间接基础中列出课题组他人的亮点工作、论文等,并说明这些工作可以为项目的开展提供哪些支撑。
第六,项目书要反复打磨,现在各个单位和个人对国家基金项目都非常重视,一些格式上错误要避免,尤其是错别字。
主持人:你在申报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过程中做了哪些准备?听说你在申报期间还被集中隔离了。
王震:自从去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折戟后,我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与自己的博士指导老师讨论选题,选题确定后,在12月完成文献调研并确定写作思路。
结果到了1月份,“不幸”被集中隔离在酒店,当时马院长打电话说“这是给你机会安心写本子,好好利用,今年肯定有所收获”。现在想想确实在那隔离的10多天中,我是心无旁骛的完成了项目书的撰写,进而能在假期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全心全意的去思考更多问题。撰写本子的过程很难,但这些经历很重要。
进入2月份,我写完项目书后,先后找了自己的导师和三个师兄弟帮忙修改。曾经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曾凡力老师和张国强师兄也给了我很多指导,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多听听别人的建议。
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成功后,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王震:下一步打算以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为基础,申报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申请做好准备。
主持人:对理工系科研工作的开展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王震:在我们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理工系的科研项目在2022年迎来了“小爆发”。为进一步推动理工系科研建设,我有一个愚见,即加强团队建设。理工系的老师都非常年轻,充满活力,科研思路活跃,但缺乏年长的“大佬”带领我们前进。如果能够组成学科互补、研究方向相近的小团队,更有利于学科交叉,在思想交流中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
主持人:本科生是否有机会加入你的科研团队,需要什么条件?
王震:在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我很重视对本科生的培养,现在主要是“导师制”名下的学生参与一些科研工作,也欢迎其他同学们来一起学习。
主持人:好的,感谢王震老师的精彩分享,希望你在今后收获更多研究成果,培养更多优秀学生,谢谢!
王震:谢谢大家!
简介:王震,男,1988年生,中共党员,博士,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食”代新脉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河北省科技特派员,河北省饲用微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和河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中心酵母源饲料研发专家。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学院引进人才,“青年才俊”层次。从事酿酒酵母基因组编辑工具开发及饲用酵母育种工作,在本领域发表论文10 余篇,近三年,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在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1 区,IF=5.452), Microbiology spectrum(2 区,IF= 9.043),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 区,IF= 6.064)发表SCI 论文3 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与申请专利2 项(授权2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 项,河北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项目1 项,校(区)级教研、教改及科研项目多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项。多次指导学生获得“调研河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指导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得三等奖,并连续三年指导本科生获得优秀毕业论文。